《滯留生》:給孤獨心靈的聖誕故事

Bruce Cat
我不是貓
Published in
Apr 29, 2024

--

說起「聖誕電影」,通常都是指那些在十二月上映,適合一家大小觀看的喜劇,就如華語電影中的賀歲片。「聖誕電影」風格大多給人溫暖、甜蜜和喜慶的感覺,有的直接把故事時空設定在聖誕節。《滯留生》(Holdovers)也是一個關於「過聖誕」的電影,卻跟其他「聖誕電影」很不同。戲中人常感到傷感和落寞,拍攝手法也傾向沉重和緩慢,不像一般「節日電影」那麼歡快。電影於美國在十月上映,於英國則在一月上映,避開了熱鬧的聖誕檔期。

我始終覺得《滯留生》是一部聖誕電影,甚至比其他喜慶的傳統作品更出色。為甚麼?(以下劇透)

男主角保羅是個令人討厭的寄宿中學教師。他對學生嚴苛、說話尖酸刻薄,對上司(以前的學生)也不留情面。他患有弱視,兩隻眼睛活動不協調,加上體臭,被學生改了「大眼魚」( Walleye)的花名。他也不是沒有優點,因為他無視一般人對社交與人際的慣例,堅決拒絕對一個成績差勁的權貴子弟「放水」讓其升大學,得罪了校長。這家貴族學校在山上,聖誕時冰天雪地,留校如坐牢一樣。保羅被安排在聖誕假期監管留校生,是變相被罰一起「留堂」。

保羅教授古典學,只對古希臘與羅馬的歷史與文化有興趣。他最愛的書是著名的羅馬皇帝馬可斯.奧理略的《沉思錄》,是斯多葛主義哲學的經典。保羅喜歡這本書的程度是買了一整箱,送給別人當禮物,都不管別人是否喜歡。斯多葛學派其中一個特點是提倡有智慧的人以淡薄克制的態度面對人生起跌,克服過份情緒化的表現,強調理智的判斷。但保羅怎樣看也不是這種智者,更像是一個憤世嫉俗的毒舌犬儒者。

為甚麼讓這樣的人當男主角?

另一男主角安格斯,高大俊俏,內心溫柔,但也不算優秀或受歡迎,而是一個多次轉校、沉鬱寂寞、有時反叛的男生。他被迫留在學校過聖誕,因為她的母親跟現任丈夫要過「二人世界」。他的生父因為精神病而留在療養院之中。他就是一個典型的資質不錯但缺乏家庭溫暖的年輕人。遇著保羅這種人,壓力越大反抗力越大,火星撞地球,卒之搞到入醫院。他很惶恐,因為再次闖禍被退學的話,後父便會把他送接受軍訓。

留在學校過聖誕的還有飯堂經理瑪莉,一個黑人寡婦。她的獨生子Curtis剛在越戰中死去。瑪莉代表這家貴族學校的另一面:作為工人階級兼少數族裔,她竭力讓孩子上好學校求改變,但因為付擔不起大學的高昂學費,兒子只能參軍(藉「美國軍人權利法案」換取升學機會)。但現在一切落空了,只為了這場沒有意義的戰爭。

值得一提的是,接受軍訓對安格斯來說是比死更難受的懲罰,是其父母對難以管教的孩子的最後一著。但對於Curtis這種家庭背景的人,即使跟安格斯同樣出身於這所中學,參軍則是他僅有的發展希望。令他冒死從軍的是種族歧視和貧窮,是安格斯這種背景的學生不會經歷到的。

其中一款電影海報中,三個主要角色立在一個巨大的紅色聖誕吊飾上方,另一款則是滿地小型的吊飾,但這些吊飾都是破碎的,就如安格斯摔斷的手臂和瑪莉的心一樣。另一款海報中,他們坐在學校飯堂裡,四周都是空位,後方有一棵傾斜了的聖誕樹。這的確是一齣聖誕電影,但不是喜慶的合家歡電影。《滯留生》正是為那些無法享受「一家人溫馨過節」的孤單心靈而作的。「合家歡」這種經歷並非理所當然,反而讓那些無法這樣過節的人倍感孤獨。

這部電影的「聖誕」主題也可見於三個主要角色的組合,可說是「聖家」(Holy Family)的隱喻 — — 跟基督之母同名的瑪莉是一個明顯的提示。「聖家」其實已經融入西方文化的血液中,從中世紀與文藝復興的油畫,漸漸發展為現代核心家庭的理想模式,繼而再現於在電影等流行文化中。當然很多在當代文化的例子中,創作者以這種家庭典型作為各種質疑與反思的參照,而不是簡單地複製。

若果一個完滿的核心家庭在聖誕節溫馨共聚就是現代的「聖家」理想,那麼《滯留生》就是以三個被遺留或排擠的角色與那種典型對話,呈現一種另類的「聖家」可能性。經過整過假期的磨合,他們三人從互相了解到互相扶持。安格斯的反叛和憤怒源於他缺乏父母的關心和榜樣,但他在瑪莉和保羅身上得到安慰。他的生父無能為力、生母忽略其需要、繼父只管高壓對待,他彷彿是被放棄的孩子。即使保羅平常是那麼的討厭,但在安格斯最脆弱的時候,是保羅挺身而出保護他,瑪莉抓著他的手支持他,背上了本應是安格斯的父母所負的責任。

其實《聖經》中的約瑟、馬利亞和耶穌本來就不是典型的、基於血緣組成的核心家庭,而是出於上帝的介入,後來再發展成信徒彼此相愛的「聖家」。「聖誕」對於耶穌的三人家庭來說,不代表溫暖的合家歡和火雞大餐,而是在顛沛流離的旅途中,臨時找到一個寒冷發臭的馬槽 — — 但神的愛就是在這情景中顯明了。所以並不喜慶的《滯留生》可說是更貼近「聖誕電影」的本意,因為基督就是為了這些孤單破碎的人而降生的。聖誕節的時候,祂就在那個冰冷空洞的寄宿學校裡一起「留堂」。

(原載於《時代論壇》)

--

--